“行走”的阅读空间——沉浸式博物馆

现在的博物馆则有别于过去,它涵盖了更多的内容,包括政治、历史、经济、人文、社会、自然、科技、艺术、军事等方方面面,不再是单一的收藏作用,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象征,是一座城市的心脏,一扇对社会公众敞开的窗户。

  波兰裔的犹太人建筑师丹尼尔里·伯斯金说过:“伟大的建筑,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,或者诗和音乐,都能说出灵魂深处的精彩故事。”

  正如他所说的,他在柏林犹太人纪念馆里完美地建造了一座“时间隧道”,让参观者回到那个让人不愿再提起的痛苦年代,一个战火纷飞、妻离子散、社会破碎的年代,那个不被当代理性所理解的年代,用最纯粹而直观的形态展现了人类灵魂最深处的恶,告诫世人战争的痛苦。

  讲故事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一句话的讲述却让听者有无限的联想。

  日本画家东山魁夷描述日本人性格时曾说过:“日本人性格的纤细,是世界上少有的。这份纤细的情感表现在生活中,就例如街上家家户户门口窗前绽放的花朵,它们除了美化更传递着主人愉快的问候。这份纤细的情感表现在设计中,那就将是一种引人遐想的绝妙的表现。”像这样讲故事的方式在博物馆设计中会被经常用到。

  如何让人看得懂、记得住、易传播,那就得围绕着文化、文脉、文史、文物、文献等方面展开,然后针对生命、生产、生活、生态进行细致观察和研究,并加以提炼,最后用美学的设计手段去表现出来,这样才能做到讲好一个故事。

  线条“叙事”,光影“抒情”

  经由博物馆的线性楼梯浸入下来,游客通过触摸或移动该帘幕,像灯光雕塑一样,触觉空间也会在视觉上影响相邻的博物馆区域,从而体验到光影的流动与变幻。

  参观博物馆之初,每位游客都会收到一个装有存储介质的浓缩咖啡杯。通过将杯子放置在交互式桌面上,可以控制沉浸式360°投影的顺序。

  四个动画,每个人都讲的经典述一个不同的关于咖啡的故事,在虚拟的一天,光影,阴影和历史黑白照片,以及当代图像,滑过他们外观。在这里云代表运动和反射,透明度和时间维度,最后,每个故事也都在世界中再次消失。

“行走”的阅读空间——沉浸式博物馆

  艺术不存在语言的界限,博物馆应该是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而被解读的。
  一个成熟的博物馆设计,它的形态语言是丰富且直白的;丰富是为了适应不同内容的需要,直白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高超技术。
  即使是对展陈内容一无所知的参观者,在浏览了整个馆后,也能够总结出几个信息逻辑框架,并能记住部分游览过的细节和知识点。

  以“窗”观世,以“镜”省己

  总是有新的场景在眼前展开,似乎会溶解房间的墙壁。

  游客以“偷窥”的方式参与行动,通过拱形的窗户看旧的挂毯将房间变成了神秘的森林,巴洛克式的花卉图片形成了一片汹涌的超大郁金香花海。

  这些丰富的诗意图像源自历史的雕刻和绘画,通过所有的感官,倾听城市创始人的想法和对话。

  励精图治求破壁,砥砺前行始见金

  武术场景和油漆风格的动画,线性叙事增加了互动元素,用15分钟的时间在400平方米的互动和多媒体空间中带领游客体验和感受公元前514-496春秋时期吴国崛起的故事。

  幕后手稿

  独特的体验背后是22个高分辨率投影仪和30多台同步计算机的复杂系统。这些处理来自14个跟踪摄像机的信号,生成实时2D和3D图形,并将它们与预先制作的镜头融合。

  博物馆就是一个舞台,一个“行走”的阅读空间,一个记忆的碎片重新被人拾起的场域。
  在这里得到了书本外的延展,用巧妙生动的语言,纯粹极致的艺术手法,感人肺腑的陈列方式让你穿越时间的限制,回到最初的地方,在那个讲述故事原本的年代中,一起走过那跌宕起伏的历史,见证一个文明的诞生,这才是博物馆未来正确的打开方式之一。


 声明:本文部分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网络搜索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。